清朝进入中原后,对东北、蒙古等边疆地区的统治方式,与内地的各直省有明显不同。其根本特征在于以军事为主导,设置将军、都统等军事长官作为最高统治者。乾隆年间统一新疆后,也采用了这一“军府制”进行管理,正如史料中所称的那样。
蒙古各部与清廷关系紧密,且各盟旗拥有相对独立的军政体系,札萨克王公握有一定的军权。为了有效监控和防范蒙古王公,保障藩部稳定,清朝在蒙古地区设立将军、都统、大臣等最高军事长官,负责监督和管理各盟旗,统一征调蒙古兵戍守边疆。
那么,在蒙古和新疆地区,朝廷究竟设置了哪些重要的军政长官呢?
1、绥远城将军
绥远城建于雍正末年,位于归化城东北约五里处,是通往漠北和漠西地区的重要关口。乾隆二年,右卫将军迁驻绥远城,改称绥远城将军。驻有副都统两员,统领八旗满蒙汉协领、佐领、防御、骁骑校共计47人,以及马甲兵丁3900余名。绥远城将军负责全面统领驻防官兵和土默特二都统旗兵马,同时兼管乌兰察布和伊克昭二盟的军事事务。
展开剩余80%2、定边左副将军
定边左副将军,亦称乌里雅苏台将军,最初为对付准噶尔而设,驻地在乌里雅苏台。关于为何称“左副将军”而非“将军”,历代御史查考多方资料,却无明确答案。其主要职责是整顿兵备、处理营务,统领喀尔喀四部兵马。该将军下设参赞大臣两人,驻防兵丁约2400名。城外另有驻班蒙古副将军,由喀尔喀四部副将军轮值。初期该职位多由额驸策凌家族成员担任,随着征伐准噶尔的战争将领逐渐成为军政长官。乾隆五十一年后,其权力有所收缩,仅管理札萨克图汗、赛音诺颜汗两部及唐努乌梁海五总管旗的军政事务。
3、伊犁将军
平定准噶尔后,乾隆二十七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,驻惠远城,统辖南北疆,直管若干城池,并分驻满汉官兵。伊犁将军下设总兵一人、领队大臣五人,以及总管、副总管、协领、佐领、骁骑校、前锋校等多员。所辖兵力包括满营官兵6000余人,察哈尔、额鲁特、锡伯、索伦达呼尔各营官兵5400余人,绿营兵丁约1000人。
4、察哈尔都统
察哈尔都统始设于乾隆二十六年,驻扎张家口,故又称张家口都统,主管察哈尔八旗事务。下设副都统两人,分别驻守左右翼游牧边界。察哈尔都统负责统辖张家口驻防官兵、察哈尔游牧八旗及察哈尔地区四大群牧兵马,同时兼管锡林郭勒盟军务及阿尔泰军台管理。
5、热河都统
康熙末年,为了建设避暑山庄和开发皇家围场,热河地区成为清廷直属区域。作为京畿门户,雍正二年开始派遣官兵驻防,最初设有总管一人、副总管一人,辖佐领16人、骁骑校16人及马甲兵约800名。乾隆末年,热河总管升为副都统,驻承德,驻防马甲增至2000名。嘉庆十五年升格为都统,直至清末。热河都统管辖昭乌达、卓索图二盟州县,处理蒙汉交涉事宜,军事上统领两盟16旗军务。
6、呼伦贝尔副都统
呼伦贝尔地处北疆边陲,战略地位重要。雍正二年设立呼伦贝尔统领,乾隆八年改为副都统,总管辖区。光绪八年正式称为呼伦贝尔副都统,隶属黑龙江将军管辖,驻海拉尔。该副都统统领游牧地区额鲁特、陈巴尔虎、新巴尔虎、索伦五旗,共辖91佐领兵马。
7、库伦办事大臣
库伦办事大臣,全称为驻库伦办事大臣,满蒙各设一员。蒙古大臣设立于乾隆二十三年,满洲大臣于乾隆二十六年设立,均驻扎库伦。大臣下设理藩院派驻的司官两名和笔帖式两名,负责管理卡伦及会哨札萨克的边务事务。乾隆五十一年后,库伦办事大臣兼管喀尔喀军政,主要职责包括对俄交涉、北部边防管辖,以及统领土谢图、车臣两部兵马,兼管喀尔喀喇嘛事务和盗案审理。
8、科布多参赞大臣
乾隆二十六年设立两位大臣驻科布多,归定边左副将军节制。科布多参赞大臣管理杜尔伯特左翼11旗、右翼3旗、辉特2旗、乌隆古土尔扈特2旗、哈弼察克新和硕特1旗,共计19旗兵马;此外还管辖阿尔泰乌梁海7旗、阿尔泰诺尔乌梁海2旗,以及扎哈沁、明阿特、额鲁特3旗,共12旗的军政事务。
9、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
乾隆二十九年,清廷在伊克明安部牧地雅尔设立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,后迁驻楚呼楚。该参赞大臣受伊犁将军节制,下设领队大臣、总管、副总管等官员,负责巡查东西路卡伦,管辖官兵2000余人,统辖驻扎当地的额鲁特和察哈尔八旗兵马。
10、青海办事大臣
雍正初年平定青海和硕特部叛乱后,于雍正三年设立青海办事大臣,驻西宁,故又称西宁办事大臣。其辖区涵盖一道、一府、二县,下设理藩院司官一人,军需司官、总兵、副总兵各一人,驻防兵力超过5000人。主要职责是统辖蒙古和硕特部21旗、绰罗斯部2旗、土尔扈特部2旗、辉特1旗,共29旗兵马。
综上所述,清代在蒙古、新疆等边疆地区所设立的各级将军、都统、大臣等军政长官体系,体现了“军府制”管理模式的特殊性。事实证明,相较于内地直省制,军府制更加适合这些边疆地区的复杂管理需求。
发布于:天津市垒富优配-加杠杆炒股票-炒股配资之家网-杠杆炒股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