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公办特殊教育学校纷纷挂牌建立“孤独症专门学校”。
昨天,我们发布了——《》也是收到了家长的“反对意见”。
家长们害怕的是孤独症专门学校越来越多后,会让普小踢的皮球更有“去处”。
但融合环境的建设,和孤独症专门学校的建设,两者并不冲突,应该“各自开花”。
来看看南京市玄武区特殊教育学校老师——蔡加宽(菜菜老师)如何说。
1.
你是可以选择的
不是强迫一定要去上特校
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,通常有三种“去处”。
第一种:普通学校随班就读,部分随班+部分资源教室、校内特教班(卫星班)。程度越轻越有可能到普校。 第二种:特殊教育学校就读,适合程度重一些的孩子。 第三种:送教进社区或上门。适合的孩子是程度最重的,比如生活不能自理,移动不方便,大小便不能自理的。
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在康复机构或在某些地方漂泊,或在家庭里独自在承担。而孩子应该享有教育的权利, 特校、普小,都是一种我们可以享受的教育的“安置方式”。
据我所知,江苏、上海、浙江、山东、广东都会由这样一个管理机制——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,帮助家长去做选择,而不是仅仅家长去识别、筛选、解决所有的问题。这有一套规范的流程。
比如,去年9月,我所在的南京玄武区特殊教育学校迎来了16名新生,他们的家长在决定到我们这里之前,既到了普通学校报名,也到了特教学校报名。报名的时候,入学面试的老师会建议家长做以下流程:
首先,向你所在学区的普通学校、特殊教育学校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、或是教育局的初教科提出申请。
然后,由专门的医疗机构进行鉴定,学校拿到你的材料后,进行审核。
不符合受理情况的,正常入学。
符合受理情况的,会在每年8月之前将材料递交给当地的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。这些人里,有康复专业、医学领域、特殊教育相应领域、以及任课老师、班主任,是一支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。
他们会现场对你的孩子进行相应的专业评估和认定,以及访谈,对你的孩子的过往成长经历进行了解。
最终每一个专家委员会的成员需要做出选择,也就是在我们前面所讲的三种教育安置的方式(普小、特校、送教上门)里打勾,最终给到家长,这相当于教育主管部门给孩子的安置建议。
不过,到底应该是去上普通学校还是特殊学校,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家长手里。
即使专家委员会所有成员都认为孩子更适合在特校进行就读,如果家长就是坚持要让我的孩子进普小,最终还是尊重家长的主动意愿。这是受法律保护的。
有时候家长会觉得,我带孩子康复这么难了,我们花了那么多的钱和时间,已经是这个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了,为什么这两个学校还在踢皮球啊?
其实有时双方都只是站在你的视角给你他们觉得更好的建议和意见,但如果你不了解这个流程,你就会陷入到这些负面的情绪和错误的认知当中,给自己增添烦恼和负面的心理压力。
2.
术业有专攻
特校更“专业”
普通学校更多的教学资源是什么?学科教学、活动课程、少先队课程等等。更重视知识与技能。
特教学校的教学资源不止于学校,还有社区,更注重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。
特教学校里的师生比也不一样。普通学校师生比是1:8左右,特教学校里的师生比应该是1:2.5。
在特教学校当中,绝大多数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,且通常情况下是中度或重度的类型,所以,更需要专业的人士、系统的课程、规范的管理。
3.
上特校,
“社交”就一定没救了?
家长们在普校和特校之间纠结,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“社交”资源。
在普通学校里,我们的孩子会有更多机会接触正常同龄孩子,受到环境的正向影响更多一些。
在特教学校里,有些家长会觉得:
“我的孩子是轻度的,老师你不能把行为问题比较多的孩子和他放在一个环境里,他会影响我的孩子,把我的孩子带坏。”
但是当你去到普通班级、普通孩子群体当中的时候,又期待着人家家长一定要接纳你,包容你。如果普通孩子家长对我们特殊孩子有鄙视的眼光,家长也会非常的敏感。
我接触了很多家长都有这种矛盾的感觉:既希望自己孩子能跟能力更好的孩子进行融合,但他自己的孩子周围如果有更“糟糕”的孩子,他又不能接受,这是人性的弱点。
如果当你面对别人不能接纳你,你也不能接纳别人的时候,换一些角度去看待,可能会轻松、平静一些。
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今年有需要进特校的家长放下一些心理上的压力。
本周五晚8:30【暖星社区】大咖直播,我们邀请到南京玄武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,南京市最美融合教育教师——帅气的菜菜老师就“入学准备和家庭先备技能”进行分享。不管是要进普小,还是进特校,都会给到建议哦。
想要知道更多特校的“内幕”,也欢迎评论区留言。
垒富优配-加杠杆炒股票-炒股配资之家网-杠杆炒股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